查看原文
其他

对话大咖丨跨越70年的守护!为了2155处石窟寺、3831处摩崖造像

重庆发布 2023-09-22

她曾主持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川渝石窟等文物科技保护工程,牵头组织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石刻资源调查,主持实施了石窟寺保护领域首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石质文物保护、工程地质保护等方面,更有独到的见解。


8月19日,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在大足区召开,本期重庆发布对话大咖,小布丁对话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李黎,聊聊她对石窟寺保护的建议与意见。


守护2155处石窟寺

3831处摩崖造像

石窟寺集中展现了建筑、雕塑和壁画艺术的辉煌成就,反映了古人建造的哲学思想和思维方式,创造出独具风格的灿烂文化,在我国文化遗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类型之一。


“这十多年时间里,因为研究项目的原因,我多次来到大足石刻,和大足石刻结下了不解之缘。”面对小布丁的镜头,李黎打开了话匣子。


李黎介绍,根据最新调查数据,全国共有2155处石窟寺和3831处摩崖造像,分布在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集中分布在丝绸之路沿线、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石窟寺内包含洞窟构筑物、壁画、彩塑、石雕像、题刻题记等内容丰富、形制多样、艺术魅力深厚的文物类型,全国各种保护级别的石窟寺及摩崖造像中,大小窟龛5万余个,造像接近50余万尊。


“70多年时间里,在历代前辈学者专家的引领下,我国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在考古研究、保护技术和理念、安全防范、机构人才、展示利用、国际合作等诸多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


李黎做客重庆发布《对话大咖》栏目


石窟寺保护:

我国已拥有一定话语权

在李黎看来,石窟寺的保护中,科技进步起到越来越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石窟寺病害机理研究、勘察技术与保护加固技术和展示利用技术也随之得到快速发展,石窟寺科技创新内容不断丰富,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在科技保护方面,我们近年来也有诸多新的突破和进展,在亚洲乃至全球拥有了一定的话语权。”李黎介绍,包括莫高窟壁画保护、大足石刻千手观音保护修复、川渝石窟保护专项等代表性工程,都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石窟寺保护水平。同时,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大足石刻等世界遗产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数字化工作也都为新时期石窟寺保护管理与展示利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接下来我们仍然将聚焦石窟专业领域的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建设”李黎介绍,目前,在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下,石窟寺勘察、检测、预测、稳定性加固技术、防风化保护技术、治水工程、环境治理、档案、数字化技术以及国际交流合作取得长足进展,石窟保护研究中运用多种科技方法、重视多学科联合攻关、加强科研基地建设等模式,在文物保护中具有科技引领和创新示范的典型作用。


李黎做客重庆发布《对话大咖》栏目


石窟寺保护面临诸多挑战但我们充满信心

“气候变化下的石窟寺保护”是本次活动的重要议题。据了解,2021年,国家文物局印发《“十四五”石窟寺保护利用专项规划》,推动实施“石窟中国”保护工程,尤其提到以川渝等地区为重点,开展中小石窟寺的抢救性保护工作——那么,石窟寺及文物作为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现在它的保护又面临哪些挑战?


“复杂的地质环境和气候环境的影响,石窟寺保护的确面临着诸多挑战。”在李黎看来,气候变化对于石窟寺文物遗迹保存的影响是巨大的,这既体现在文物劣化机理研究的复杂性,提高了保护技术研发的难度,也对日常管理等预防性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李黎表示,石窟寺的保护利用涉及宗教、考古、历史等人文科学,以及建筑学、工程地质学、材料学、气象学、生物学、化学等自然科学,具有显著的交叉学科特点,“这也意味着需要建立一个好的协同机制,将各领域的技术方法整合运用到一起,这是一个很难却必须解决的任务与目标。”


“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重视石窟寺多重价值与突出特性研究,推动石窟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谈及未来发展与挑战,李黎直言,应重视发挥科技平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快科技赋能石窟保护研究利用,我们的确面临很多挑战,尤其需要利用科技来突破一些技术瓶颈问题,但是我们充满信心。







大家都在看



Wanan CQ |不见一字“爱”,句句是深情

明月湖·π 全球发布!

准大学生速收!入校报到一站式清单





来源:重庆发布

文字:姚於

视频:布·视觉/吴汪洋

图片:布·视觉/邹乐

编辑:钱薇薇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平台支持:人民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